HE LAN SHAN WANG PING
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,辞旧岁迎新春,年味越来越浓。春节既是欢庆团聚的日子,又是“四风”问题易发高发时期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紧盯关键时间节点,敢管敢治、严管严治,敢于较真、抓早抓小,当好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领导者、执行者、推动者。党员、干部要认真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,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、规范言行,始终严于律己、严格要求自己。让年味中的“廉味”更浓。
“节点”即“考点”。年终岁末、逢年过节,一些披着年俗、节庆“外衣”的“糖衣炮弹”也就多起来了。党员、干部如果不能洁身自好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,就容易被腐败所打倒,就会致使底线失守、初心沦陷,最终一步步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。从电视专题片《反腐为了人民》披露的情况看,一些腐败分子正是从吃喝玩乐开始,和不法商人勾肩搭背,最后发展成为权钱交易、利益共同体。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,腐败往往是“四风”从量变转为质变的结果。党员、干部必须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、硬杠杠,每逢佳节倍思“廉”,持之以恒将过节思“节”、过节守“洁”的要求,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工作、生活的全过程,远离“四风”,锲而不舍反对“四风”,积极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,堵住每一个作风问题的“管涌”,筑牢坚不可摧的拒腐防变堤坝。
“年关”即“廉关”。“廉不廉,看过年;洁不洁,看过节。”能否清正廉洁过好节,是对党员、干部廉政品质的重要考验。中国是礼仪之邦,礼尚往来是深厚的传统习俗,新春佳节,你来我往平添了几分吉利喜庆。逢年过节,正常的往来无可厚非。比如,一个问候的电话,一段祝福的短信,就可以沟通与亲朋的情感。一条温馨的电子贺卡,一束芳香的鲜花,完全能寄托对好友的祝福。然而,一些人却打着“亲情”“友情”的幌子,把春节当成拉关系的机会,把正常的人际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,更有甚者,借“礼尚往来”之名行贿受贿。面对迎来送往的人情世故,党员、干部如果迷失方向,或者心存侥幸,抵制腐蚀的“免疫力”减弱,就会使自己渐渐迈向深渊,导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。党员、干部要勤掸“思想尘”、多思“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贼”,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、管得住行为、守得住清白。管好自己和“身边人”,筑牢“节日防腐墙”,过好廉洁自律的“廉”关,过一个廉洁、节俭、文明、祥和的春节。
“过节”不“失节”。节风连着作风,节点凸显重点。越是重大节日,越能考验党员、干部作风;越是逢年过节,党员、干部越要警钟长鸣。节假日是“四风”问题易发多发的节点,也是检验党员、干部党性原则和作风建设的重要考点。从各地查办曝光的贪腐案件看,绝大多数以上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都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。党员、干部要恪守廉洁底线、严守纪律红线,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廉洁过节“不失节”,就要谨记“听人劝,吃饱饭”的老话,切实增强廉政自觉、强化作风养成,做节俭文明廉洁过节的表率。以更强的组织意识、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求自己,管住自己的“脑、手、脚”,炼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筑牢廉洁过节的思想防线,防止稀里糊涂干傻事和蠢事。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,自觉净化朋友圈、交往圈、娱乐圈,做有原则、守底线的“干净人”,确保生活上“不出圈”、工作上“不出格”。纵观系列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,不难发现大多都离不开“身边人”“枕边风”“耳边风”的腐蚀,疏于身边人管理、放纵身边人行为,最终导致走向政治生涯的覆灭。党员、干部要慎微慎独,从严齐家,切实管好身边人、管住家里人,扎紧篱笆守好“后院”,自觉涵养清风正气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厚美)